杂谈之笔耕不辍,道阻且长

之所以想写这一篇,是因为纳兰妙殊太太的这一篇文章:《写小说,心要诚,范儿要正,不能总想抖机灵》 。许多思绪果真如絮一般在脑子里飘来荡去,所以且做一抒,以兹纪念。当然,本片一如既往,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
我笃信一个道理,无苦不成事。凡是进步,必是披荆斩棘,逆水行舟;如若花团锦簇平步青云地走上一遭,总是难免登高跌重。虽然人不是都找着自虐的事情做,但吃的苦头小,最后的所得也必然是少的。

写作也是如此,或者说尤为如此。说到底,写作是一个人思想和灵魂的表达,便是灵之精,情之魄,然后如涓涓溪流,自心田流出,变成语句。它所需要的钻研与精神断不是一日之功可成的。而这种辛苦,不单单是捉摸字句之苦,还包含了孤独、焦灼与绝望。

写文是一件局限于个人的事,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写作是与灵魂的交流。每一个倾听的是自己的思想,那些思想有时只是虚无缥缈的喁喁私语,可你要从这风里擢出它的形状,然后让它通过文字声若雷鸣。很难是不是?可是好文章好故事哪一个不是经过这样的步骤呢?

轻浮二字是写作大忌,你无法让一个不庄重、不把写作当回事的人说出深刻而美好的话。钻研的过程太痛苦,可是就如煲汤,欠了火候,终究是寡淡,佐料倒是花俏,但真咂么咂么嘴,清汤寡水的这么一道汤水,总是没有营养的。写出有深度的文字是不易的,挖掘从来不是一句空话,中国人的语言是美的,单看着两个字,挖与掘,哪一个不是把原来平平整整的地面重新翻个个儿,内里剖出,入骨三分呢?文字的深度取决于思想的深度,当然,如果思想原就浅薄,写出的文章也就寡味了。至于如何深化思想?我想,岁月的历练与阅读也就是补救的不二法门了。

然后便是傲气。正因为写作是个人的事,所以作者写作之初衷多少还是为个人的。读者的态度是总会变的,时移事易,审美品位总会变化,如果作者想跟上读者的品味,恐怕总会违心。所以孤独成为了写作者的必修课,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前,耐得住冷冷清清,守得住本心,承受住焦躁的折磨,也只有这些苦难的磨砺,才有文字的质感和深度。

写到这里,我也并非不感慨,因为一个好写手需要的其实远远不知这两点,只有这些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。即使是笔耕不辍,苦读不止,坚守本心者也并非就都能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。上天的一点灵感的恩赐可能才是最终制胜的法宝,可是能得此眷顾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,大多数人能至优秀便是极其难得,可争卓越,成就一代大家的旷古而今也是寥寥可数。所以我想,作为一个想要写作的人,可以允许我们做的,就是准备好所有该准备的,然后在灵光乍现的一刻,抓住它。


评论 ( 1 )
热度 ( 14 )

© 蓼青玄 | Powered by LOFTER